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08 点击次数:97
【前言】
说起朝鲜,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应该就是“穷”这个字。
1978年,邓小平去朝鲜访问,待了一天之后,他对金日成说了这样一番话:
中国目前在某些方面还不及朝鲜,我们应该借鉴朝鲜的经验。
邓公为何会这样讲?难道那个时代的中国真的不如朝鲜吗?
想知道这些故事的详情,就继续往下读吧。
【强大工业】
邓小平之所以这样讲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朝鲜参观时看到的三幅画作。
第一幅作品:工业力量。
朝鲜战争结束后,依靠苏联和中国的支持,朝鲜的工业得到快速发展,经济也随之快速提升。
很多人一提到中国,都会觉得我们是个工业大国,对吧?
你可能会感到惊讶,但在上世纪70年代,朝鲜的工业发展水平其实超过了中国。
在朝鲜的钢铁厂里,邓小平叫来了随行的钢铁部门负责人,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:
我们搞了三十年的钢铁产业,结果连朝鲜的水平都没达到,真是让人汗颜!回去之后,必须好好反思,认真向朝鲜取经。
单说钢铁产量不如朝鲜,还能解释为朝鲜举国发展钢铁工业,咱们落后情有可原。可现实是,不仅钢铁,其他领域咱们也没能超过朝鲜。
在电力使用上,咱们国家1999年那会儿,平均每个人用的电,才赶上朝鲜1970年代的水平。
在交通建设上,辽宁省的面积与朝鲜相当,但每平方公里的道路网密度连朝鲜的三分之一都不到。
在汽车制造厂,邓小平看着一辆辆刚下线的汽车,不由得发出感慨:
朝鲜在工业方面确实比我们厉害。只要有决心,目标就一定能实现。我们必须沉住气,认真努力去学习。
邓小平初次见到的那幅画,描绘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,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【百姓小康】
第二幅图:人们过上了好日子。
听起来像是个不可思议的故事,上世纪70年代,当韩国人带着全家老小冒险跑到美国,想逃离自己的国家时,朝鲜的普通百姓却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。
上世纪七十年代,咱们国家老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,连朝鲜的三分之一都赶不上。
看到这些数字,邓公心里更不安了,他马上请来几位专业人士,一起研究怎么把经济搞上去。
讨论完经济话题,邓小平走进了校园,轻轻抱起了一个孩子。
“孩子们,你们每年要付多少学费呢?”
邓爷爷,我们读书完全免费。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,整整十二年,不用交一分钱学费。
听到翻译的内容,邓小平同志一时有些惊讶。十二年免费教育,这得需要多么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实现啊。再看看我们国家,那时高考制度才恢复没多久,不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,读到一半就不得不退学,人生路上留下了永远的遗憾。
教育是国家的根基,缺了教育,国家的发展前景就会一片黯淡。
"等我们回去,必须把义务教育落实到位,就算做不到十二年,至少也要保证九年!"
走出校园,邓公随即前往医院,关切地询问当地居民,看病花钱是否让他们感到负担过重。
"邓先生,我们这儿的医疗都是免费的,您完全不用担心费用问题。"
邓公听到这句话,又一次感到十分惊讶。
那时候,国家还没有实行医保政策,普通百姓遇到重病治不起,小病也舍不得去医院,看病的负担特别重。
邓公在医院转了一圈后,打算找个地方歇歇。没想到刚走出大门,朝鲜方面派来的专车就到了,正好这时,一辆公交车也停在了他面前。
我跟朝鲜朋友说,我想去公交车上坐会儿,让他不用等我。
邓公不顾众人劝阻,执意要乘坐公交。他想亲自体验一下,朝鲜的公交系统现在发展得如何。
邓公上了公交车,发现车里空荡荡的,座位都没坐满。这要是在那时候的中国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上世纪70年代,中国的公交车拥挤程度达到了顶峰。以当时公交系统最完善的北京为例,尽管车辆数量有限,但乘客数量却异常庞大。每次乘坐公交车,就像被塞进了沙丁鱼罐头一样,拥挤不堪。
十二年免费上学、看病不花钱、出门坐车方便又便宜…这些老百姓盼望的好事,在那个时候的中国,想都不敢想。
借鉴朝鲜的经验,加速前进,努力尽快达到富裕水平。
邓公在看到第二幅画时,深感震撼,这幅画描绘的正是小康生活的美好景象。
【盛大阅兵】
第三幅图:朝鲜的阅兵仪式。
在平壤的广场上,朝鲜举办了建国3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。邓小平同志受到邀请,登上了观礼台,与金日成并肩而立。
邓公眼前驶过一排排装甲车和火箭炮,这些钢铁巨兽不仅让他大开眼界,更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。
上世纪50年代初期,朝鲜军队实力不足,难以独自对抗美国和韩国,必须依靠我国派兵支援,才能维持战局平衡。
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,朝鲜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外界军事援助的弱小国家。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,朝鲜在未来必定会成长为一股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。
就像邓小平当年预见的那样,2006年,朝鲜搞了个地下核试验,这事儿一出,全世界都炸锅了。
那会儿,我们国家最后一次阅兵要追溯到1959年,差不多有20年没再举行过阅兵式了。
阅兵是一个国家脸面的体现,绝对不能马虎应付。
这就像结婚一样,哪家办喜事不搞得热热闹闹的?请几辆豪华轿车,找几个小明星,又是表演节目,又是载歌载舞,场面相当红火。
装备不行,就像婚礼寒酸,难免被人看轻。我们何尝不想大张旗鼓地检阅部队,展现威风,可惜那会儿手里没像样的家伙什。
邓公看到朝鲜的现代化武器,心里确实有些向往,但他坚定地认为,中国的国防必须自力更生,不能依赖外国的力量。
别眼红朝鲜,他们的武器全靠进口。咱们得自己研发装备,等造出来了,也办场盛大的阅兵,比朝鲜的还要壮观!
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劝慰陪同的将领,让他不要太过急于求成。
朝鲜的阅兵场面,成为了令邓公深感震撼的第三幅画面。
在离开朝鲜之际,金日成亲自前来送别。邓公走到他身边,感慨地说道:
目前中国的发展水平还不及朝鲜,我们回国后要虚心向朝鲜取经,努力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,实现赶超。
"太棒了,等过些日子我打算去中国看看,希望能亲眼见证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!"
在车站,一对老友紧握双手道别,说好以后还要再聚。
邓公回国后在重要会议上发表讲话,内容让在场领导们大为震动。
1978年12月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,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席卷全国。
接下来的发展,大家应该都很清楚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,中国快速崛起,很快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之列。
1987年,金日成踏上中国土地,刚走出车站,眼前景象就让他大为惊叹。
上世纪七十年代,他初次来到北京,那时满大街都是自行车。现在这里变化巨大,路上跑着许多朝鲜见不到的新款汽车。
在钓鱼台国宾馆,金日成与邓公热情拥抱。
如今中国走在了朝鲜前面,朝鲜该向中国取经了!
学习真是太重要了!人这一辈子都得持续学习,不管是个人还是整个国家,都得保持这种不断进步的状态。
1991年,金日成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正式中国之行。当时,邓小平虽然已经卸任,但依然不顾身体不适,亲自出面接待了这位来自朝鲜的老朋友。
金日成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,摇头感慨道:
“朝鲜已经无法赶上中国的发展步伐了。邓小平先生,确实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!”
【小结】
1978年,邓小平访问朝鲜,见识了许多新事物,深受启发。回国后,他果断作出决定,推动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。
如今,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,我国经济实力早已超越朝鲜,并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令世界为之瞩目。
邓小平同志,堪称是影响深远的历史巨擘!
